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正文

加快培育新型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新时期发展侧记

     2024-05-23| 来源: 新华财经

【新华企业资讯5月23日】湘西矮寨大桥飞越天堑;四川雅西高速公路,“双螺旋隧道”展线方案;凤凰磁浮文化旅游项目,是“磁浮+文化+旅游”项目……这些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超级工程”,是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得意之作,也是展示这家大型国有勘察设计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图为湖南湘西矮寨大桥

图为“双螺旋隧道”展线方案的四川雅安至西昌高速公路

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的高频热词。站在时代潮头,答好发展之题,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深刻洞悉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发展的基因密码。

“我们致力打好新型交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探索打造数智交通示范应用成果和创新项目,加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新型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作为探路者,以交通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向建军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企业已经做出了诸多样本性探索。

规划先行,夯实发展“底座”

始创于1960年的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是具有对外合作经营资格的国家甲级综合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现为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旗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具备策划咨询、规划研究、勘察设计、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等全过程综合服务能力;业务涵盖交通与城乡规划、公路、水运、市政、轨道、建筑、水利环保、工程勘察、试验检测、全过程咨询等核心板块。荣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进步、勘察设计、咨询奖700余项。

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做的是扎实“底子”,充实“里子”!

作为传统设计行业的引领者,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深谙此道,从顶层设计着手,在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上优先布局,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专设创新研究院与数字化中心两大中台组织,作为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引擎”和“大脑”。

创新研究院肩负四大职能:搭建公司科技体系,建立新型科技体制机制;创建运行高层次科技平台,打造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前沿技术攻关,进行科技应用示范和产学研合作;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牵引,开展产品、产业研究,形成新质生产力。

而数字化中心作为“中枢神经”,承担起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重任:搭建企业数字化中台,打造企业统一数据底座;培育企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实现管理与勘察设计工具数字化;培育数字化产品,推动数字化业务协同发展。

向“新”而行,机制当先。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从制度层面推动、督导、激励企业自上而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修订了《科研管理办法》《技术团队建设管理规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规定》《中南公路建设及养护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管理规定》《数字化建设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合作推广管理规定》及各创新平台的管理办法,明确具体职责、管理措施、奖惩标准等,做好制度保障。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仅是一场技术与智慧的较量,还是一场制度与环境的博弈,坚实的制度保障正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一“智”千金,点燃数字“引擎”

在湖南省首条智慧高速——平益高速上,发“码上OK”二维码互联网报警、救援平台,只需扫码就能精准定位,及时报警获得救援;进入服务区,借助“湘行湘伴”智慧服务区小程序,可实时了解加油站信息,提前浏览美食并预约点餐,消除排队的烦恼;融合车路协同的主动交通管控系统,针对车辆管控、恶劣天气、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施工占道、路面异常、服务区管控、隧道管控等8类事件场景,能够自动生成上万种策略,比如遇大雾、暴雨等恶劣天气,系统会自动提醒工作人员启动车道逐级限速……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应用数字技术,为高速公路装上“智慧大脑”,解决了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与通行效率问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经济席卷全球,正加速推动各行各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当数字交通的浪潮席卷而来时,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技术实力,依托重大基建工程,将一项项新技术、新产品从“实验场”推向“应用场”。

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自主研发BIM全过程工程管理系统,实现工程从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的数据汇集、管理、共享与智能决策,并开展了运营养护管理系统的研究。基于该系统的“湖南衡阳至永州高速公路BIM解决方案”,揽获Bentley2023全球基础设施年度光辉大奖赛决赛突出成就奖。

监测桥梁“健康状况”,该院自主建设长大桥梁健康监测云平台,融合北斗定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支座位移监测、基于组网雷达与摄像机整合的船舶位置监测、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多种高新技术,实现桥梁运营期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在国内率先推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正向设计BIM软件系统,主要应对高速改扩建项目逐步增加的局面,针对性地开发了快速构建数字地面模型等多个模块,实现公路改扩建快速生成三维数字化设计成果,填补了公路改扩建项目的BIM软件空白。

由他们研发的智慧水务运营管理云平台,能结合现场视频识别、感知元器件、自控设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工艺与设备自动化控制、水质实时监测、高效节能等目标。

图为智慧水务运营管理

在数字交通产品的场景应用上,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步履不停,创新开发隧道电力与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多维数字航道综合展示系统、中低速磁浮定位系统、综合交通规划管理平台等前景广阔的数字化产品,均在工程建设中实现广泛应用。

数字与智慧交织,科技与未来相遇,“数”“智”技术将为加速培育新型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科技创新,跋涉“无人区域”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这是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创新引领,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稳稳写下自己的答案。

深耕交通领域六十余载,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搭建了“4+4+3+1”的科技平台体系,即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部级团队、1个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战场,多项原创成果和前沿技术竞相涌现,成功实现了多条赛道领跑。

桥梁工程领域,基于大跨度及复杂体系桥梁结构、基于高性能材料的新型装配式结构、桥梁防撞系统等研究,取得多项达国际领先水平、先进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推动桥梁构件由传统临时梁场分散预制向永久智能工厂集中生产、商品化流通升级转型,近三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

新型轨道交通领域,承揽的“磁浮+文化+旅游”项目——湖南凤凰磁浮文化旅游项目,入选“湖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科技创新技术”,云巴等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业绩位居全国第一。

图为“磁浮+文化+旅游”项目:凤凰磁浮文化旅游项目

智慧交通领域,抢先进入“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领域,是全国唯一参与了两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的设计单位,打造了基于5G-V2X技术、支持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示范项目,获“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奖”。

图为基于5G-V2X技术、支持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示范项目

在低空经济领域,构建无人机智能化数据采集体系,被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授予“先进集体”称号;通过低空机载雷达扫描攻克了湖南凤凰磁浮文化旅游项目等山区野外测量的技术难题;应用无人机采集空间大数据搭建高速公路电子沙盘,获“全国公路微创新大奖”。

在隧道工程领域,实现“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超大跨连拱隧道”等多赛道领跑;“双螺旋隧道”方案攻克多项世界性难题;“双向十车道四连拱公路隧道”湖南长沙观音岩隧道获国际隧道协会ITA“年度工程奖”。

在高速公路领域,开展高速公路改扩建、绿色高速公路建设、低碳高速公路建设等关键技术课题先行研究,提供了湖南样本。

创新“一子落”,带动“满盘活”。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累计荣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进步、勘察设计、咨询奖700余项,包括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7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拥有专利500余项,参编国家及地方标准41部,累积承担国家、省部级、厅级科技课题150余项。

向“新”而行,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的“施工图”徐徐展开——围绕新质生产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深入把握行业痛点和刚需,依托交通主业领域市场资源,构建“综合型工程技术集成服务商”格局;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加速打造核心科技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拓展“数”“智”产业创新业态,构建“数字+”交通发展样本,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场“竞速赛”,挺立潮头的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正以坚定的步伐和前瞻的视野,向“新”而行,加速抢跑,致力成为交通领域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领跑者。(许瑞仪)

最新评论

图文焦点